English

事业留住他们的心

1998-11-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

北京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曾是一个难以留住青年科技人员的企业。在1983年成立后的十多年间,流失的青年大学毕业生占全院职工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5%以上。1993年5月,设计专家金朝志出任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后,对这个问题深入调查发现,调走的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来院工作时间都未超过4年半。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现象。“要留住大学毕业生,避免人才继续流失,只有一种选择。”金朝志在领导班子会上说:“必须为年轻人提供能满足他们的事业心,并有利于他们安心在本院工作的环境。”

1993年岁末,改革现行用人制度并改善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生活条件的一系列措施,在住宅设计院相继出台。一方面他们把老科技人员从一线调至管理岗位,专门负责技术决策和传帮带工作,为青年大学毕业生参与重大工程设计,展示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一方面,实行“竞争上岗,工效挂钩”,让年轻人看到,崭露头角、增加收入的机会人人均等。只要工作出众,即可以担任重点工程主持人;只要唱好重头戏,即可以获得数倍甚至十倍于现有收入的报酬。设计院从工作四五年的大学毕业生需要知识更新出发,在每年公派出国学习考察人员中,专门为他们留足百分之五六十的名额,分批到技术先进国家学习。八十年代毕业的胡颐蘅被送到芬兰学建筑节能技术,九十年代毕业的李群被送到法国学住宅设计。建设部组团赴欧洲5国考察学习,1991年毕业的刘郁林发现,在随团数十名成员中,就她和本院的李胜章二人,是无头衔的一般青年设计人员,禁不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同时,设计院下大力气改善工作条件,自筹资金新建现代化设计大楼,为每一名科技人员配备全套适于现代工作要求的办公设施。在改善生活条件方面,考虑更为周到。尽管住房改革在即,为照顾年轻人的实际困难,由院方出资购回一批新房,分配给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上下班方便,还为他们购置了班车。对未婚青年每月发500元住房津贴,供他们二三人就近合租一套单元式住宅居住。计算所王文军是1995年进设计院的,按过去论资排队分房,三五年内他绝对无望。现在,他已分到了一套二室一厅。他接过房门钥匙,表示“以后要加倍努力,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到院不久的付林见单位如此关心重视年轻人,放弃到外企工作机会,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地解决设计院整体联网运行系统与实际需要间存在的“瓶颈”问题。1993年,国家重点住宅建设工程“育新花园”招标中,设计院曾因计算机设计落后失利。1996年春,“育新花园”的姐妹工程“望京花园”招标时,设计院在这方面的能力已走在同级同规模院所的前列。

“望京花园”对设计要求甚高,竞争单位纷纷派老将出马。设计院领导和老专家仍坚信本院的年轻人可以取胜,放手让年仅29岁的青年大学毕业生李群担任工程主持人。小李怯阵,院长出面鼓励,并派6名高工作他的后盾,方案出来后,又请院的技术权威帮其完善,甚至教他用怎样的语言词汇向评审委员会汇报。工作出现差错,院长对他说:“你有责任,我也有责任。”最后用7个月完成了这个住宅区20公顷总体规划和35个幢号、共28万平方米建筑设计。李群脱颖而出,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奋发向上。青年科技人员刻苦学习业务技术蔚然成风。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设计院的合格率高出全国平均合格率一倍多,达到72%。年轻的吴素珍考上“国家一级”,工作更加严谨细致,相继发现权威机构提供的程序中的重大疏漏和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程中存在的问题。1997年,设计院组织青年人参加首都规划委员会举办的“’97优秀住宅方案评选”活动,报送15个方案,有13个获奖。今年,建设部组织“21世纪小康住宅方案竞赛”,报送24个方案,有半数获奖。

这一破历史纪录的成绩,使住宅设计院声誉鹊起,京内外不少住宅建设单位和房屋开发公司登门邀请他们参加工程投标,使这个职工不到150人的住宅设计院,今年从市场上竞争到的设计任务和完成的产值,比改革前成倍增长,分别达到40多万平方米和1500万元。透过全国住宅设计网横比,这个院的设计综合评价指标,已进入全国前列。

水涨船高。现在,住宅院的职工生活水平已更上一层楼。金院长说,在全院收入最高的前十名职工中,青年科技人员超过半数,达到70%。它表明住宅设计院一代新人在成长,院里的老专家对此无不十分高兴。记者问来院工作4年并与人合作获两个奖项的唐佳佳,有没有远走高飞的打算,她摇头说:“谁也把我拽不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